成语

三复斯言

三复多次反复;斯言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
三复斯言

读音(发音): sān fù sī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三复多次反复;斯言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先进》南容三复《白圭》。”朱熹注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之篇曰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一日三复此言。”

示例: 愿天下有心人~而早为之所焉可耳。★严复《原强》

成语"三复斯言"逐字解释
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

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
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
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
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
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
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
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
 三sān

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
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
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
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
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复"字解释:复 

 (形声。小篆字形,下面的意符攵”,是甲骨文止”字的变形,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。上面是声符畐”的省形,有腹满”义,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◇来繁化,加义符彳

 ”,表示行走,现在又简化为复”。本义返回,回来)

 同本义 

 復,往来也。--《说文》

 反复其道。--《易·复》

 公归不复。--《诗·豳风·九羘》

 扬触捆復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
 无往不復。--《易·泰》

 卒乃復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不远而复,先典攸高。--南朝梁《与陈伯之书》

 数请之,朱亥故不复谢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死者不可復生。

 复(復) fù

 ⒈返,回去往~。至今五十年而不~。

 ⒉回答,回报~命。~信。报~。~仇。

 ⒊还原,使回归恢~。~原。~员军人。

 ⒋又,再死灰~燃。冀~得兔,兔不可~得(冀希望)。

 ⒌重叠,繁多的,不是单一的~杂。~层。~句。重~。山重水~疑无路。~式立交桥。
"斯"字解释:斯 

 (会意。从斤,其声。其所以盛木柿。斤,斧子。本义劈;砍)

 同本义 

 斯,析也。--《说文》

 墓门有棘,斧以斯之。--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

 有斯明享。--《书·酒诰》。郑注析也。”

 厮(斯)舆之卒。--《汉书·严助传》。注析薪者也。”

 扯裂 

 斯,裂也。--《广雅》。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。”

 分开 

 斯而析之,精至于无伦,大至于不可围。--《庄子》

 距离;离开 

 华胥氏之国…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
 斯 

 斯”假借为此”,这,这个 

 斯,此也。

 斯sī

 ⒈指示代词。此,这个,这里~人。~时。如~。至于~。

 ⒉连词。就,乃,那么天下之道,理安,~得人者也。

 ⒊文言助词。同"兮"哀我人~。

 ⒋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