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穷途之哭

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,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。

穷途之哭

读音(发音): qióng tú zhī k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,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晋书·阮籍传》时率意独驾,不由径路,车迹所穷,辄痛哭而返。”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阮籍猖狂,岂效穷途之哭!”

示例:

成语"穷途之哭"逐字解释

"穷"字解释:穷 

 (形声。从穴,躬声。躬,身体,身在穴下,很窘困。简化字为会意,力在穴下,有劲使不出。本义穷尽,完结)

 同本义 

 穷,极也。--《说文》

 穷,竟也。--《小尔雅·广诂》

 横四海兮焉穷?--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

 赤水穷焉。--《山海经·大荒南经》。注流极于此山也。”

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。--《吕氏春秋·下贤》

 穷高极远,而测深厚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儒有博学而不穷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

 图穷而匕首见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欲穷其林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--唐·王之

 穷(竑)qióng

 ⒈不得志,不显贵,跟"达"相对~不失义。

 ⒉阻塞,不通,走投无路,跟"通"相对日暮途~。追~寇。

 ⒊生活、处境困难~苦。~困。~则思变。

 ⒋尽,完结理屈词~。无~无尽。

 ⒌极端,彻底推究~凶极恶。~根究底。

 穷gōng 1.身体。
"途"字解释:途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辵,余声。本义道路)

 同本义 

 途,道也。--《广韵》

 徐亦训道。字古借涂,后变作途。又作塼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堂途谓之陈。又,路,旅途也。--《尔雅·释宫》

 当途梧邱。--《尔雅·释邱》

 而不利说途也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经途九轨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
 长揖当途人。--郭璞《游仙诗》。注当仕路也。”

 天明登前途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 仁义之途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》

 负者歌于途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 无速其途。

 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--《聊

 途tú

 ⒈道路~程。道~。路~。中~。天堑变通~。

 ⒉

 ⒊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哭"字解释:哭〈动〉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,表示号呼;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。本义悲痛出声,声泪俱下)

 同本义(有声有泪) 

 哭,哀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哭声震天动地。--张博《五人墓碑记》

 秦伯素服郊次,向师而哭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 蹇叔之子与师,哭而送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
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。--《苛政猛于虎》

 又如哭哭嘶嘶(边哭边喊);哭唠叨(方言。边哭边诉说);哭踊(哭泣踊跳。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);哭临(到现场啼哭。古代帝王的丧事,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)

 吊唁,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

 则哭以

 哭kū因悲伤或激动而流泪并发出声音痛~。放声大~。她激动得~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