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悬而未决

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

悬而未决

读音(发音): xuán ér wèi jué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悬而未决"逐字解释

"悬"字解释:悬 

 (形声。从心,县声。本作县”,象断首倒挂,后加系”。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”后,另加心”字表示悬挂。本义吊挂)

 同本义 

 悬者植梯接之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以叵幅悬之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倒悬之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又如悬丝诊脉(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。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);悬壁(相学术语。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)

 牵挂;挂念 

 凭空设想;揣测 

 悬(懸)xuán

 ⒈吊,挂~挂。~灯。~梁刺股。

 ⒉挂念,惦记,关切的心情~念。

 ⒊无着落,没结果~案。~而未决。

 ⒋无依据,凭空揣度~断。~揣。

 ⒌距离远~隔。~殊。

 ⒍

 ⒎

 ⒏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未"字解释:未 

 (象形。基本义没有;不。未”字否定过去,不否定将来,与不”有别。但有时候也当不”字讲)

 相当于没有”、不曾”、尚未” 

 未,无也。--《小尔雅·广诂》

 未由也已。--《论语·子罕》

 未之难矣。--《论语·宪问》

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。--《公羊传·隐公六年》

 吾未有言之。--《吕氏春秋·开春》

 未果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有孙母未去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 未百步则返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将舒未舒。

 又如未际(未发迹);未的(未必,不一定);未从(未曾,尚

 未wèi

 ⒈没有,不曾~经许可。闻所~闻。

 ⒉不~知。~可厚非。

 ⒊在句末〈表〉疑问可以言~(可以说了吗)?

 ⒋地支第八位。也作次序第八。

 ⒌

 ⒍
"决"字解释:决 

 (形声。从水,夬声。本义疏通水道,使水流出去)

 同本义 

 自河决瓠子后,二十余岁,岁因以数不登。--《史记·河渠书》

 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

 决,行流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人导之而行曰决,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。--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决之东方而东流。--《孟子》

 治水有决河深川。--《汉书·沟洫志》

 决水而灌之。--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

 河决不可复壅,鱼烂不可复全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纪赞》

 鲧禹决渎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决渎于殷周之世。

 决(泀)jué

 ⒈排除阻塞物,疏通水道~江疏河。〈引〉堤防被水冲开~口。

 ⒉决定犹豫不~。〈引〉一定,肯定~不会亏损。不获全胜,~不收兵。

 ⒊定最后胜负~赛。~斗。

 ⒋判刑,执行死刑判~。枪~。处~。

 ⒌

 ⒍

 决xuè 1.迅疾貌。

 决quē 1.破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