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口耳之学

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

口耳之学

读音(发音): kǒu ěr zhī xué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荀子·劝学》小人之学耳也,入乎耳,出乎口;口耳之间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

示例:

成语"口耳之学"逐字解释

"口"字解释:口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口形。本义口腔器官,嘴)

 同本义。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

 口,人所以言食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口之为言达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口者心之门户。--《鬼谷子·捭阖》

 勺饮不入口七日。--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

 下有蟾蜍,张口承之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--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又如口腹(指饮食);口分(口福);口滑(指吃东西失去控制;说话不谨慎);口辅(面颊。辅颊);口眼弗闭(放心不下;死不瞑目);口里摆菜碟儿(比喻嘴

 口kǒu

 ⒈嘴,人与动物进食的器官,也是某些动物或高等动物发声器官的一部分张~。~燥唇干。

 ⒉说话~音。~若悬河。

 ⒊容器通外面的部分杯~。花瓶~。坛子~。

 ⒋出入通过的地方道~。门~儿。街~儿。关~。长江~。

 ⒌特指我国长城的某些关口~北。喜峰~。

 ⒍破裂的地方裂~。伤~儿。上衣破了个~子。

 ⒎锋刃刀~。

 ⒏骡、马等的年龄(因可由牙齿的多少及磨损程度看出来)这匹马是五岁~。

 ⒐中医诊脉,将离手掌后一寸的手腕经脉处叫"寸口",简称"寸"或"口"。

 ⒑量词

 ①指人一家三~。

 ②指牲畜几个牲~。两~猪。

 ③指器物两~井。四~刀。

 ⒒

 ⒓

 ⒔

 ①从语气间表露出来的感情意思嘲讽的~吻。

 ②某些动物(如鱼、狗等)突出的嘴、鼻部分。

 ⒕

 ①说话的气势好大的~气。

 ②指言外之意,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听她的~气。

 ③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教训人的~气。

 ⒖

 ①劝说、交涉或挑拨等的言词颇费~舌。

 ② 争吵或因谈话引起的纠纷。

 ⒗

 ①[~角]嘴边。

 ②[~角]吵嘴。

 ⒘
"耳"字解释:耳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耳朵形『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耳朵)

 同本义 

 耳,主听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耳者,肾之候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 耳者,心之候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耳目者,心思之助也。--《鬼谷子·权篇》

 坎为耳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忠言逆耳利于行。--明·刘基《苦斋记》

 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又如耳目官(指耳、目两种器官);耳斡儿(亦作耳挖子”。掏耳垢的小勺,另一头有尖头);耳朵垂子(借指耳窝);耳根厢(耳边);耳顺(六十岁)

 听觉,听力 

 耳 ěr

 ①〈古〉语气词。表示肯定或'罢了'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~。(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)、如反覆手~。(《史记·陆贾传》)

 ②耳朵~聋。

 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~。

 ④位置在两旁的~门(大门两旁的小门)。

 【耳鬓厮磨】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(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)。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。厮相互。

 【耳聪目明】形容视听灵敏。

 【耳目】

 ①见闻~不广。

 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。

 【耳目一新】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,给人以新鲜的感觉。

 【耳濡目染】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,无形中受影响。濡沾湿;润泽。

 【耳食之谈】见【耳食之言】。

 【耳食之言】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。又作耳食之谈。

 【耳熟能详】听得多了,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。

 【耳提面命】不但当面告诉,而且凑近耳朵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。耳提附耳。面当面。

 【耳蜗】〈生〉内耳的组成部分。形似蜗牛壳,故名。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,是听觉感受器官。

 【耳咽管】见【咽鼓管】。

 【耳语】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。

 耳réng 1.见"耳孙"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学"字解释:学 

 (形声。本作壆”,象双手构木为屋形◇作声符,加子”为义符。子,孩子。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。本义学习)

 同本义 

 学,识也。--《广雅》

 好学近乎知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
 念终始典于学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
 学,效也。近而愈明者学也。--《尚书大传》

 学者,学其所不能学也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
 远寻师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学而时习之。--《论语》

 学即继以问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
 又如学书(认真读书);学学乖(经世面,学聪明);学理论;学技术;好学;苦学;教学相长;学文(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

 学(寃、斈)xué

 ⒈指学习~工。~农。~医。~哲学。~而不厌。~习科学知识。

 ⒉模仿边看边~。照字帖~写字。鹦鹉~舌。

 ⒊指学问。

 ①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~问。

 ②知识求~。博~多才。

 ③学和问勤~多问。

 ⒋指学识,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她的~识渊博。

 ⒌指学校,集体培养人才的地方小~。中~。大~。

 ⒍指学科,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医~。化~。生物~。经济~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①在学校学习的人。

 ②向前辈或向能者学习的人。

 ③求学者谦称自己。

 ⒑

 ⒒

 ①〈古〉官名翰林~士。

 ②旧称学者文人~士。

 ③学位名在硕士之下。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学xiào 1.教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