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骄兵之计

故意向敌军示弱,以助长其骄傲情绪,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。

骄兵之计

读音(发音): jiāo bīng zhī j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故意向敌军示弱,以助长其骄傲情绪,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,申报玄德,说‘黄忠连输数阵,现今退在关上。’玄德慌问孔明。孔明曰‘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。’”

示例:

成语"骄兵之计"逐字解释

"骄"字解释:骄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马,乔声。本义六尺高的马) 同本义 

 骄,马高六尺为骄。《诗》曰我马唯骄。”--《说文》

 四牡有骄。--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

 骄 〈形〉

 马雄壮,泛指高大雄壮 

 傲慢;骄矜 

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谏而无骄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。注谓言行谋从恃知而慢也。”

 骄奢淫泆。--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。注谓恃己凌物。”

 在上不骄。--《孝经》。注无礼为骄。”

 骄

 骄(驕)jiāo

 ⒈马高大健壮的样子四牡有~(牡公马)。

 ⒉自满,自高自大~傲自满。~兵必败。戒~戒躁。〈引〉放纵~奢淫逸。

 ⒊猛烈~阳灼人。

 ⒋

 ①自高自大,瞧不起别人~傲使人落后。

 ②自豪祖国的~傲。值得~傲。

 骄xiāo 1.犬名。参见"歇骄"。

 骄qiáo 1.人名用字。春秋时陈有袁骄。见《公羊传.僖公四年》"何以不称使"唐陆德明释文。
"兵"字解释:兵 

 (会意。从廾,从斤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斤”,是短斧之类;下面是廾”双手),象双手持斤。本义兵器,武器)

 同本义 

 兵,械也。--《说文》

 掌五兵。--《周礼·司兵》。司农注戈、殳、戟、酋矛、夷矛也。”

 陈五兵。--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五年》。注矛、戟、钺、榡、弓矢也。”

 谓五方之兵,东矛、南弩、西戈、北铩、中央剑也。”--《匡谬正俗》

 离为戈兵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修尔车马,弓矢戎兵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

 古之兵,戈、矛、弓、矢而已矣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
 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--《孟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计"字解释:计 

 (会意。从言,从十。言”有数的意思;十”是整数,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。数数字,所以有计算的意思。本义算账;总计;计算)

 同本义 

 計,会算也。--《说文》

 计数刚柔也,轻重也,大小也,实虚也,远近也,多少也,谓之计数。--《管子·七发》

 学书计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 命农计耦耕事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
 计亿事。--《国语·郑语》。注算也。”

 计日而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计日以还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而计其长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蹄躰各千计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计jì

 ⒈算,算帐,核算~算。共~。~日程功。

 ⒉测量或检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表温度~。记时~。

 ⒊谋略,策略~谋。~策。~巧。妙~。奇~。

 ⒋谋划,盘算~划。~出万全。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~深远。

 ⒌

 ①争论,较量跟他~较,没意思。

 ②盘算,比较她从不~较个人得失。

 ③商量,打算他们~较了半天,也没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