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秽言污语

指粗俗下流、不堪入耳的话。

秽言污语

读音(发音): huì yán wū y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粗俗下流、不堪入耳的话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宋若华、宋若昭《女语论·和柔章》莫学愚妇,不问根源,秽言污语,触突尊贤。”

示例: (明月、清风)指着唐僧,秃前秃后,~,不绝口的乱骂。★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四回

第一个字为"秽"的成语

成语"秽言污语"逐字解释

"秽"字解释:秽 

 (形声。从禾,岁声。本义荒废;长满野草)

 同本义 

 秽,芜也。从草,岁声。字亦作秽。--《说文》

 涂薲则塞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

 国之薲孽也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
 粤地涂泥多草薲。--《考工记·总目》注

 并稻潜秽。--《文选·班固·西都》

 民贫,则田瘠以秽。--《荀子·富国》

 又如秽草(杂草,恶草);秽荒(荒芜;杂草丛生);秽莽(杂草;恶草)

 弄脏,弄污 

 面一旦不修饰,则尘垢秽之;心一朝不思善,则邪恶入之。--汉·蔡邕《女诫》

 秽 

 杂乱 

 即更取器用,铲刈秽草。--柳宗元

 秽(穢)huì

 ⒈荒芜田地荒~。

 ⒉污浊,肮脏污~。〈喻〉丑陋,丑恶形~。淫~。邪~。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"污"字解释:污 

 (形声。从水,于声。本义停积不流的水)

 浊水池。一说小水坑 

 污,秽也,一曰小池为污。--《说文》

 字亦作汙

 潢汙行潦之水。--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。服注水不流谓之汙。”

 故水郁则为汙。--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

 又如污池(蓄水的池子)

 污垢,脏东西 

 污,秽也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

 川泽纳污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

 尽怀其余肉持去,衣尽污。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
 血色罗裙翻酒污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又如粪污;去污粉;去污剂;污涂(泥泞;污泥);污腻(污垢,肮脏)

 劳苦之事 

 污(沘、汙)wū

 ⒈停积不流的水。又指池塘~渎(渎小水沟)。

 ⒉贪赃,不廉洁贪~腐化。

 ⒊奸邪,行为不正严惩~吏。

 ⒋肮脏,不干净~秽。~水。

 ⒌弄脏~染。

 ⒍用无理的言行中伤,使受耻辱~蔑。~辱。

 污yū 1.大,夸大。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"宰我﹑子贡﹑有若,智足以知圣人,污不至阿其所好。"洪颐煊《读书丛录.孟子》"污,通作于。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'况于其身

 以善其君乎。'郑注'于读为迂,迂犹广也,大也。'经典凡从'于'之字多训为大。此言三子言虽大而非阿其所好。"一说,污用为"夸"之假借,义为大,夸大。见《孟子.公孙

 丑上》焦循正义。 2.通"纡"。迂曲;绕弯。

 污wā 1.掘地。 2.指污尊。
"语"字解释:语 

 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
 同本义 

 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
 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
 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
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
 交谈,说话 

 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
 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
 又

 既歌而语。

 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
 笑

 语yǔ

 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
 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
 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
 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
 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
 语yù告诉莫~人。

 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