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坐树不言

指功高而不自矜。

坐树不言

读音(发音): zuò shù bù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功高而不自矜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

示例: 第其勋庸,虽~而图功甚大。★唐·元稹《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》

成语"坐树不言"逐字解释

"坐"字解释:坐 

 (会意。《说文》古文作象形字,象两人坐在土上。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。古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着地,臀部压在脚跟上)

 同本义 

 像二人对坐土形。--林义光《文源》

 坐而迁之。--《礼记·曲记》。疏坐通名跪,跪名不通坐也。”

 退而坐,取屦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
 受立、授立,不坐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

 武坐致右宪王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疏坐,跪也。”

 坐行而入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。注膝行也。”按,坐者,尻也,处也。古席地而坐,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,耸其体曰跪。跪,亦谓之启。跪可言坐,坐不可言跪也。

 坐zuò

 ⒈跟"立"相对~下。请~。〈引〉

 ①乘,搭~车。~飞机。〈引〉

 ②位置~落。~北朝南。

 ⒉物体下沉或向后施压力这房子~了。那门炮~力大。

 ⒊将锅、壶等放到炉火上。

 ⒋旧指犯罪,定罪~陷。连~。随~。

 ⒌因,因为~罪解职。

 ⒍植物结子实~瓜。~果。

 ⒎自然而然孤蓬自振,惊沙~飞。

 ⒏同"座

 ⒈"。座位。

 ⒐

 ⒑

 ⒒
"树"字解释:树 

 (形声。从木,尌声。本义栽树)

 同本义 

 树,生植之总名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植,立也。假借为尌竖字。

 宿敢不封殖此树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

 夫坚树在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树木也。”

 地道敏树。--周礼《中庸》。注谓殖草木也。”

 二曰树艺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 树之榛栗。--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

 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又如树事(种植草木之事);树杨(种植杨树);十年之计,在于树木;树其树以荫行人

 种植 

 树,种也。--《广雅》

 树(樹)shù

 ⒈木本植物的总称~木。六棵大~。松~。柏~。植~造林。

 ⒉种植,栽培,培养~植草木。十年~木,百年~人。

 ⒊竖立,建立~立。~雄心。~新风。独~一帜。

 ⒋量词。株,棵种甘桔千~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