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取乱侮亡

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。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,侵侮将亡的国家。

取乱侮亡

读音(发音): qǔ luàn wǔ wá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。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,侵侮将亡的国家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侮"的成语

成语"取乱侮亡"逐字解释

"取"字解释:取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又,从耳。甲骨文字形。左边是耳朵,右边是手(又),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。古代作战,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。本义

 耳)

 同本义 

 取,捕取也。--《说文》

 大兽公之,小禽私之,获者取左耳。--《周礼》

 且今之勍者,皆吾敌也,虽及胡者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?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

 取吴元济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

 恨君不取契丹首,金甲牙旗归故乡。--宋·苏轼《阳关词》

 拿 

 取数斗归。--三国魏·邯郸

 取qǔ

 ⒈拿,得到~书。~款。~得成绩。

 ⒉采用,选用,接受~材。录~。去粗~精。~长补短。

 ⒊寻求~乐。求~。~笑(开玩笑)。

 ⒋攻克,强夺~城。夺~。

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~齐。~决。

 ⒍〈古〉通"娶"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取qū 1.通"趋"。趋向。 2.通"趋"。疾走。 3.距离;相隔。 4.见"取虑"。
"乱"字解释:乱 

 (会意。金文字形,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。是乱”的本字。本义理丝)

 同本义 

 人以一手持丝,又一手持互以收之,丝易乱,以互收之,则有条不紊,故字训治训理也。--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》

 治理 

 予有乱臣十人。--《论语》

 又如乱政(治理政务;干扰、败坏政治)

 扰乱;打乱;使乱 

 行拂乱其所为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沽名乱政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与江水乱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
 又如乱行(打乱了的行列);乱目(扰乱视觉);乱神(扰乱心神)

 淫乱,

 乱(亂)luàn

 ⒈无秩序,无条理纷~。杂~。~七八糟。

 ⒉骚扰,战争动~。叛~。扰~。兵~。

 ⒊混淆以假~真。

 ⒋任意,随便~说~动。

 ⒌男女关系不正常淫~。

 ⒍
"侮"字解释:侮 

 (形声。从人,每声。本义轻慢,不敬重)

 同本义 

 不侵侮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又如侮易(轻慢。);侮慢(轻侮傲慢,不敬重他人);侮忽(轻视,轻慢);侮法(藐视和歪曲法令);侮笑(轻慢嘲笑);侮傲(傲视和轻慢他人,没有礼貌);侮诮(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)

 ;侮剧(轻慢戏弄);侮薄(轻视;鄙薄)

 欺负 

 不侮鳏寡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
 有侮臣者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犯笑侮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
 又如侮手(动手;对打);侮谇(欺侮斥责);侮夺(侮慢他人,侵夺他人所有之物);侮害(欺侮侵害);侮折(欺侮折辱);侮文(歪曲法律条文

 侮wǔ轻慢,欺负~辱。欺~。御~。不可~。
"亡"字解释:亡 

 (会意。小篆字从入,从乚。入”是人字。乚隐蔽∠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。本义逃离,出走)

 同本义 

 亡,逃也。--《说文》

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。--《国语·晋语四》

 子牟有罪而亡。--《国语·楚语上》

 怀其璧,从径道亡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或以为亡。

 数言欲亡。

 亡而入胡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 奴惊,各亡去。--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又如亡归(逃回);逃亡(逃走在外);亡虏(逃亡的犯人);亡民(逃亡

 亡wú

 ⒈〈古〉同"无"用之~度,则物力必屈(屈jué竭,尽)。

 亡wáng

 ⒈逃~命。逃~。流~。

 ⒉失去,丢失唇~齿寒(〈喻〉利害关系)。~羊补牢(羊跑掉了,再修圈,还不算晚。〈喻〉事后补救)。

 ⒊死,死去的死~。阵~。~兄。

 ⒋灭~国。~党。灭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