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冷言热语

犹冷言冷语。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。

冷言热语

读音(发音): lěng yán rè y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冷言冷语。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十四卷三官说‘欲待回家,难见父母兄嫂;待不去,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。’”

示例: 妇人心肠褊窄浅露,便把晋王好,太子歹,一齐搬将出来。杨素又加上些~。★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二回

成语"冷言热语"逐字解释

"冷"字解释:冷〈形〉

 (形声。从仌,冰,令声。本义凉)

 同本义 

 冷,寒也。--《说文》

 画堂鹦鹉鸟,冷暖不相知。--白居易《乌夜啼》

 又如冷香(清雅的香气);冷泉(清凉的泉水);冷翠(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)

 寒冷 

 布衾多年冷似铁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又如冰冷(很冷);干冷(干燥而寒冷);冷丁丁(亦作冷化化”。形容天气寒冷。也形容身体冰凉;表情冷淡、严肃的样子);冷噤(冷禁。冷战;寒颤);冷铺(乞丐居住。也指驿亭)

 ;冷节遗芳(寒冷时节开的花)

 冷清;冷落 

 门前冷落鞍马稀,老大嫁作商人

 冷lěng

 ⒈温度低,跟"热"相对~天。~饮‘~。

 ⒉寂静,不热闹~场。~ ~清清。

 ⒊少见的~僻。

 ⒋不热情,不温和~淡。~酷。~言~语。

 ⒌乘人不备,意料以外的放~枪。~不防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①寂静。

 ②遇事沉着,不感情用事头脑~静。

 ⒐

 冷líng 1.通"泠"。见"冷冷"。 2.同"凌"。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"热"字解释:热 

 (形声。本义温度高)

 同本义。跟冷”相对 

 肺甚畏热。--《素问·五常变大论》

 清暖寒热,不得不救。--《韩非子·有度》

 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 立厩中仆马之间,……即饥寒毒热不可忍,不去也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
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又如热天;热釜(热锅);热浪;炽热;滚热;火热

 满腔热情;热心肠 

 有权势的,权势显赫的 

 热(熱)rè

 ⒈物理学上指凡能使物体温度升高的那种"能"叫"热"。

 ⒉温度高,跟"冷"相对~天。~菜。

 ⒊使温度升高将饭~一~。

 ⒋盛,旺~闹。~货。~门。

 ⒌情绪高,情意深~烈。~心。~忱。~爱。

 ⒍羡慕眼~。

 ⒎

 ①急切地想得到,多含贬义~中名利。

 ②酷爱~中下围棋。

 ⒏
"语"字解释:语 

 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
 同本义 

 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
 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
 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
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
 交谈,说话 

 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
 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
 又

 既歌而语。

 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
 笑

 语yǔ

 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
 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
 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
 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
 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
 语yù告诉莫~人。

 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