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滔天之罪

形容罪恶极大。

滔天之罪

读音(发音): tāo tiān zhī zu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罪恶极大。

出处(典故): 宋·苏轼《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》稍正滔天之罪,永为垂世之规。”

示例: 内贪淫欲,~,理合法更凌迟。★明·罗贯中《风云会》第四折

成语"滔天之罪"逐字解释

"滔"字解释:滔〈形〉

 (形声。从水,舀声。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)

 同本义 

 滔,水漫漫大貌。--《说文》

 滔,漫也。--《广雅》

 象恭滔天。--《书·尧典》

 浩浩滔天。

 汶水滔滔。--《诗·齐风·载驱》

 滔滔江汉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
 洪水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又如滔涸(水漫溢与干涸);滔漭(水弥漫浩广的样子);滔滔滚滚,滔漫(大水漫溢)

 傲慢,专横霸道 

 士不滥, 官不滔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

 又如滔德(倨慢不恭的品格)

 广大 

 滔

 滔tāo

 ⒈弥漫,充满洪水~天。~天大罪。

 ⒉

 ①水势很大波浪~ ~。

 ②连续不断~ ~不竭。
"天"字解释:天〈名〉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(大),上面指出是人头,小篆变成一横。本义人的头顶)

 同本义 

 天,颠也。…颠者,人之顶也。以为凡高之称。--《说文解字注》

 又如天灵(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);天灵盖(头顶骨)

 古代的墨刑。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

 天,刑名。剠凿其额曰天。--《集韵》

 《其人天且劓。--《易·睽卦》。虞注黥额为天。”

 天空 

 天,至高无上。--《说文》

 天,气也。--《论衡·谈天》

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。--《神话四则·形天》

 天似穹庐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

 天tiān

 ⒈高空~空。满~星。

 ⒉高处,顶部~线。~窗。~桥。~头(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)。

 ⒊最,极~好,就这么办。

 ⒋指自然界,生成的~然。~灾。~险。~生的。人定胜~。

 ⒌气象~气。~冷。~晴。

 ⒍时间,一昼夜,一段时间一~。今~。白~。过几~。

 ⒎季节,时节秋~。冷~。三伏~。

 ⒏迷信者所谓的"神、佛、仙人或他们的住地"~神、~意、~堂等都是虚构的、没有的。归~(又指死亡)。

 ⒐

 ⒑

 ①世界上。

 ②江山。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
 ①单纯直率,不虚伪,无做作。

 ②用一般的、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、复杂的事物想得~真。

 ⒘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罪"字解释:罪 

 (会意。从辛,从自,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,自亦声。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)

 同本义 

 辠,犯法也。--《说文》。秦以辠似皇字,改用罪。

 辜辟戾辠也。经传皆以罪为之。--《尔雅》

 畏此罪罟。--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
 君子以赦过宥罪。--《易·解卦象下传》

 无功不赏,无罪不罚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
 离桓之罪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或闻无罪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恶不忍闻,罪不容诛。--《汉书》

 治臣之罪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某知罪矣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又如罪首(罪魁祸首);罪失(罪愆和过

 罪(辠)zuì

 ⒈犯法,犯法的行为~犯。~恶。~大恶极。~行累累。

 ⒉刑罚判~。免~。死~。

 ⒊过失~过。恕~。

 ⒋将罪过归于~己。

 ⒌痛苦,苦难遭~。受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