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言语路绝

犹言言语道断。指不能通过交谈、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
言语路绝

读音(发音): yán yǔ lù jué
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言言语道断。指不能通过交谈、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言语路绝"逐字解释
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"语"字解释:语 

 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
 同本义 

 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
 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
 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
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
 交谈,说话 

 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
 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
 又

 既歌而语。

 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
 笑

 语yǔ

 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
 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
 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
 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
 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
 语yù告诉莫~人。

 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
"路"字解释:路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足,各声。本义道路)

 同本义 

 路,道也。--《说文》

 路,途也。--《尔雅》

 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户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》。注途容乘车一轨,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
 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-- 屈原《离骚》

 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
 艮为径路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遂迷,不复得路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又如路奠(出殡时,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);路赆(友人相赠的路费);路引(行路的通行凭证);路歧(路歧人。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;贫贱的

 路lù

 ⒈道,来往的通道~途。~径。道~。铁~。〈引〉路程八千里~。

 ⒉方向,条理,途径出~。思~。活~。忠谏之~。

 ⒊方面,地区几~进攻。东~货物。

 ⒋种类头~货。大~货。三~货。

 ⒌〈古〉车筚~(柴车)。

 ⒍宋、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。宋代的"路"相当于现代的"省";元代的"路"相当于现代的"地区"。

 路luò 1.通"落"。以绳周绕。 2.通"乐"。 3.见"路人"。
"绝"字解释:绝 

 (会意。从糸,表示与线丝有关,从刀,从卩(人)。表示人用刀断丝。本义把丝弄断)

 同本义 

 绝,断丝也。--《说文》

 冠缨索绝。--《史记》

 又如绝缨(冠缨断绝。比喻宽宏大量)

 引申为断,断绝 

 绝,断也。--《广雅》

 举鼎绝膑。--《史记·始皇纪》

 必绝其谋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
 楚诚能绝齐。(绝齐,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。)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绝秦赵之欢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以绝秦望。

 得水则为绝。--《庄子·至乐》

 绝人以玦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
 秦王惊,自引而起,袖

 绝jué

 ⒈断,隔断~交。~缘体。

 ⒉完,完全,穷尽气~。~无例外。~处逢生。敌人陷入~境。

 ⒊极,非常~密。~伦。~妙。~大多数。~无仅有。〈引〉高超,独特~技。~招。

 ⒋一定,无论如何~不允许贪赃枉法。

 ⒌

 ⒍

 ①极端,非常~顶的聪明。

 ②最高峰泰山~顶。会当凌~顶。

 ⒎

 ①最,极~对可靠。

 ②完全,一定~对办得好。

 ③无条件的,不受任何限制的~对存在于相对之中,在相对中有~对。

 ④只根据一个条件测算的~对温度。~对高度。

 ⒏

 ⒐